暮成雪


中华文学小报告(二):唐诗宋词赏析

中四七 张扬帆 33 160308


将进酒

       李白

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

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

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

烹羊宰牛且为乐,会须一饮三百杯。

岑夫子,丹丘生,将进酒,君莫停。

与君歌一曲,请君为我侧耳听。

钟鼓馔玉不足贵,但愿长醉不愿醒。

古来圣贤皆寂寞,惟有饮者留其名。

陈王昔时宴平乐,斗酒十千恣欢谑。

主人何为言少钱,径须沽取对君酌。

五花马,千金裘,呼儿将出换美酒,与尔同销万古愁。


赏析:

李白嗜酒。别人借酒消愁,他借酒纵情。醉着的李白,亦痴,亦狂,亦灵动,亦豪放。别人一醉方休,他则诗兴大发,起袖挥洒,直抒胸臆。《将进酒》,通篇读来,荡气回肠。

“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开头,两个排比长句凭空起势,大气磅礴,顿显豪迈。黄河滔滔,如从天而降,波涛滚滚,一泻千里。这样气势汹涌的长河,终至奔腾入海,不复回。高堂明镜,发白而悲,人生苦短,一朝一暮,青丝化雪。

你听,千年前,孔姓老夫子站在河边叹:“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千年后,李姓书生醺醺然直呼:“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这一老一少,一恬静,一澎湃,如对话般发出相似的感慨,恍神,竟而相隔千年。时日终如水,不候人。

人生苦短,良宵不再,何不今朝有酒今朝醉?李白劝:“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酒逢知己千杯少,得意之时,应尽情享乐。纵然人生坎坷,时而壮志难酬,但“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里马何畏奴隶人,尚候伯乐罢了。诗人乐观、自负,旷达胸襟可见一斑。

李白饮酒,不拘小节,开怀酣畅。“岑夫子,丹丘生,将进酒,杯莫停。与君歌一曲,请君为我倾耳听”。岑夫子,指岑勋;丹丘生,即元丹丘,两人都是李白的好友。天宝十一载,元丹丘曾写诗邀请李白与岑勋到自己的颍阳山居做客,李白有《酬岑勋见寻就元丹丘对酒相待以诗见招》以记其事,《将进酒》所描写的正是这次聚会时的情景[1]。酒酣耳热之际,李白反客为主,欣欣然劝起酒来,并要高歌助兴,忘形却不唐突,更显诗人饮酒之酣畅淋漓。

“钟鼓馔玉不足贵,但愿长醉不复醒。”所谓“钟鼓馔玉”,是说古时贵族豪门之家吃饭时,鸣钟奏乐,列鼎而食,山珍海味,美馔如玉,以此来显示其富贵和地位[2]。可诗人却认为这都“不足贵”,残酷现实击碎了他的抱负和理想后,他希望“长醉不复醒”,以摆脱政治失意的痛苦。这样的想法不免有些消极,怀才不遇者岂止一二,若都一醉不醒,哪里会有出头之日。幸而这只是李白醉酒之言,他只是在政治生涯中长醉,而无官一身轻的他,游山玩水,写下绮丽诗篇,那是比“钟鼓馔玉”珍贵千万倍的瑰宝。

“主人何为言少钱,径须沽取对君酌。五花马,千金裘,呼儿将出换美酒,与尔同销万古愁。”结尾这几句是全诗的高潮,此时的李白酒意醺然,狂诞责怪主人不舍得花钱沽酒,致使大家不能尽兴,欲典当自己的五花马,千金裘去换酒,大家一醉方休酒醉使诗人洒脱率真的天性展露无遗,言行间体现他与朋友们亲密无间、不拘行迹的交情。“同销万古愁”,此句虽融入了诗人无限的痛苦与激愤, 却无丝毫的忧郁与颓丧,反而透出了他本性的狂放与孤傲,充满一股豪壮之气,实是荡气回肠。

在《将进酒》中,李白尽显其饮酒进酒之豪迈洒脱,纵情旷达之势宛若不受俗世之束缚,不负“诗仙”之称。



*


[1]2沈阳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 2006 - 03, 8 (1) : 154 - 156

从《将进酒》看唐代诗人李白纵酒狂放的深层社会原因 王恩全 沈阳农业大学社会科学部




Yangfan 扬帆 wechat
微信公众号WeChat ID miss_yangfanzha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