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着瞌睡写日志。
CO
昨晚去Singapore Conference Hall看华乐的Concert。
首先,我爱上大提琴了。《Libertango》里的大提琴首席演奏超有感觉,整个人陶醉在音乐里,看上去很有气质的一个女生,潇洒?如痴如醉?找不到恰当的词去形容。总之我是以一种欣赏艳羡的眼光去享受完这支曲子的。我想我以后要嫁个会钢琴或者大提琴的男人。
我想我还是不懂得欣赏二胡,也许是境界还不够高,修炼还不够深。二胡跟钢琴合奏,这样奇怪的组合,第一次见。吱吱呀呀的,饶了我吧。但是,《第一二胡狂想曲》里面,华乐的乐团首席是一把高胡,那个女生一袭白色华服,翩翩然坐于指挥旁,整个乐团霎时似是隐入了背景,成了她的衬托。我至今才真切地领略到“乐团首席”的概念,那是怎样的荣耀,万千瞩目,如同个人独奏。那样的机会我想已经可以称之为成就了。可惜音乐领域已非我的舞台,纯属自娱自乐了。
喜欢《夕阳归帆》里的笛子,清脆悦耳。那段旋律不知怎么的就让我想起“蝉噪林愈静,鸟鸣山更幽”这句诗来。比起日本笛子的阴柔,还是中国竹笛的轻快好听。
《秦王点兵》,唐太宗点兵。那叫一气势恢宏。中间的主鼓手用的鼓直径有一米了吧,那动作真是帅气利落得让人为之一振!有意思的是大大小小十一面鼓上事前放了痱子粉,开始奋力一击就烟尘飞扬,我暗想那该不会是煞风景的粉笔灰吧?随后就闻到一阵清香,恍然大悟,痱子粉是也。主鼓手的动作真是好看,记忆深刻,无法忘怀。
华乐里头的打击乐器叮叮咚咚的,总是让人大开眼界,很多叫不出名字的乐器,声音别具一格,偶尔在适当的时候配上,如画龙点睛。木鱼,锣,镲,铃鼓,梆,快板,叫得出的只有这些常见的了。扬琴和高中低笙也很多,还有各种唢呐。不过最喜欢的还是古典弦乐,古筝,琵琶,阮,柳琴。那柳琴真是越见越爱,小得可爱得不得了,跟抱个婴儿在怀似的,有趣。
搞音乐的人总是让人敬畏。华乐指挥戚老师在英国留学的时候修竖琴的,她从小学古筝,琵琶,钢琴,父亲是新加坡著名琵琶演奏家,音乐世家。
我觉得这辈子让我摸一下竖琴都此生无憾了,更何况真正去弹。不知道呢,对音乐,一知半解,仅止于不求甚解的欣赏了。
天翻地覆
昨晚听说高三在进行翻天覆地的变化。
关了电脑睡下之后就一直在想一些事情,导致很久都没睡着。
我们总是要在每一次经历聚散离合时,才会更清楚地看到仍在身边的人之可贵。我尚算幸运,懂事至今未经历死别,生离,也仅止于毕业与离家。05年9月12号的分班是第一次感受到分开的难过,毕业之后觉得反正大家都要上同一所高中的所以也没有什么感觉。
将旁人形容为过客的说法也许很悲,但也不失凄美。佛学里头总说人相遇便是缘,前世种因,如今结果。《白蛇传》里说“十世修得同船渡,百世修得共枕眠”。缘起缘灭,太多未知因素,我们总是无法掌控。离别教会我善待身边的人,因为相聚的日子总有有效期限。天下无不散之筵席。
到某一个特定的地方也是缘分,世界那么大,为何那刻那秒,偏偏在那个经纬交点上度过。还有住过的房间,用过的物品,睡过的床。就像去年的B4-23那么亲切,今年对我来说却是个陌生的地方一般。
虽说世事无常,但是我们还是要去在乎,去感动,为失去而伤心。人说到底是情感动物,经历事情就是为了激起情感的。反正趁年轻,心情大起大落也不失一种经验积累。就是要去闯,去拼搏,失败,沮丧,失望,遗憾,这样才精彩盎然。老来心如止水则是另一种境界了。
十月底也要真正初中毕业了。今年的生活似乎比以往丰富许多,也许是自己不同了吧。一切都在变。上次毕业的时候给了自己一个翻天覆地的变化,高中毕业不妨再来天翻地覆一番。
杂。
后天开始考试,真的真的还没怎么复习。我想这是我最冒险的一次备考了。谋事在人,成事在天。愿幸运之神永远爱我。
子衿,道一句迟到的生日快乐。
附两张佳雯拍的相片,我不开口的话还是很淑女的,尤其是对着佳雯含情脉脉的时候。
去睡了。午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