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evious
狮城的阳光
没有得奖。所以可以放出来啦。 去年底回家前写的文章,意外入围。窃喜。 最近在读南怀瑾先生的《论语别裁》,书中妙语如珠,爱不释手。 | ||
| | |
| “ 学姐,你是怎样克服想家的?”吃午饭时,初抵新加坡的学妹这样问我。恍惚间我愣了一下,轻轻地笑了:“慢慢地就习惯了啊,一点一点适应吧,不要紧的,大家都是一样过来的。”我转过了脸,眯着眼望向食堂边篮球场上的婆娑树影,心里安静地想:狮城的阳光还是那么炎炽,一如昨天。 有哪个漂泊的游子,从来不曾想家?我怎会忘记那些暗自流泪的夜晚,怎会忘记听到电话中父母熟悉的声音时自己喉中的哽咽,怎会忘记走在街上看到别人一家团聚其乐融融时自己心中一瞬的落寞。想家,狠狠地想家。那绵延的思念在心中蛀出了一个无底洞,日日夜夜,永不停息。 如何能不想家?连睡梦中都尽是重见父母的欢笑与喜悦,梦醒之后只剩一室昏暗的苍茫,开着昏黄的灯,明澈的镜映出一张无神而孤寞的脸,内心的空洞在一瞬间被无限放大,仿佛要无情地将整个人吞噬。低下头去,将脸埋在毛巾里,无声地流泪,心里在放肆地呐喊:让我回家吧!让我回家吧!再看一眼我亲爱的爸爸妈妈,用力地与他们拥抱,再好好地在家里走一圈,从客厅到厨房,从卧室到阳台,将每一个细节铭记,便能清晰地想象爸爸傍晚读报的认真神情及妈妈在厨房忙碌的背影,真切得似乎触得到摸得着,连那清炒土豆丝得清香都能若有若无地飘如鼻中。让我回家去看看吧,哪怕只有一天,只要再看一眼,我就能振作,心中充满勇气,重新面对新的人,新的事。 可那毕竟是我最初时最天真的梦幻罢了。开学后,各项学习任务接踵而至,各科大量的专业词汇,课外辅助课程活动因比赛日益渐进而加紧的训练,再加上各种特殊的专题作业,虽然仅仅是中三的开始,我已似乎被压得喘不过气来。回家变成了一个遥不可及的梦,夜夜向我召唤。那时我总是很悲观地想,以后的日子将这样暗无天日地过下去了,我的世界,再没有阳光。 可是我错了。我竟那样固执地像蜗牛一样缩在自己小小的壳里,悲伤而倔强,没有探出头来,看一看外面的世界。终于有一天,我醒悟过来了,惊讶地发现,身边竟有那么多关心我爱护我的人。亲爱的监护人陆老师总是那样和蔼可亲,像妈妈一样给我带来家的温暖与安全感;干爸干妈常在节假日邀我出去,放松身心,享受家的温馨;中四的学姐们常常嘘寒问暖,无微不至地关心着我;我们一同来的中国留学生如亲姐妹一样,互相学习,互相依赖;学校的老师们总是很贴切地照顾我,一开始怕我听不懂英文,还特意放慢讲课速度,不时地停下来问我是否明白;新加坡本地的同学们都十分友善,常耐心回答我的问题,还主动告诉我学英语的窍门,鼓励我克服语言上的障碍。对于他们为我所付出的一切,我心中的感激之情已不是一个“谢”字能够表达。猛然地,我明白了,我身边这些善良的人们,都在努力地帮助我,尽快融入到新的环境中来。他们不必做太多,也许仅是一个迎面的微笑,就足以让我感受到友爱与关怀。 每一个关心我的人,就像一颗闪烁的星星,高高悬在我头顶的夜空中,给我指引方向。是的,也许我的世界没有了家的太阳,可是这千千万万的星光聚在一起,如此绚烂,如此璀璨,光芒耀眼得能媲美火红的太阳。正因着这是积少成多的光亮,才更值得珍惜;正因着这是层层叠叠的热情,才更令人感动。狮城怎么没有阳光?狮城阳光遍地。 如今回想起来,自己已经可以很平静地讲过去的事了。即使娓娓叙起那些哭泣的夜晚,心里亦依旧波澜不惊。宿舍里忽然就多了这么些新的面孔,就如去年自己初来乍到时一样。我只愿尽我所能,为学妹多做些事,如果我的学姐们关心我一样。 不论如何,这一年还是无法挽回地过去了。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我只有好好把握时光,把握青春,努力在狮城汲取更多的养分,健康成长,不辜负身边的人的期望。只有学了知识,有了力量,长大后才能回报我的第二故乡。 扬起了脸,我不禁微微笑了起来,对着学妹努了努嘴,眯着眼,轻轻地说: “ 你看,阳光。” | |
| 点击率: 205 票选得分: 345 |
末了
现下的桌面。诡丽的花如此明艳。青春是否亦是如此。看到就开心。
三月假期的最后一天就这样在作业的洪荒中冲过去了。麻木而坚定。
这里被我弄到乱得像个作业收集站。只是觉得每写完一篇有的没的,发上来,看到满屏的字,很有成就感,仅此而已。
九天假期,一天SMP,半天黄城,两天古筝,一天半BSP Symposium,剩下的时间颓废与浪费。
没有复习。预期的计划付诸东流。这次LA真不知会怎么死。活该。
明天开学。Term 2. 我想我的中四也会很快地过去吧。茫茫然就要升JC了。
很多时候都一直是迷迷糊糊的,总是大言不惭而无实际行动。
我怎么办哪。
我凉拌吧。
“左耳呢喃,右耳狂风。”
亲爱的,你的字总让我惊艳。
我也会啊。
左瞳犀利,右瞳迷蒙。(因为右眼近视>_<)
左肺舒然,右肺窒息。
左脚前行,右脚立定。
原来“左手倒影右手年华”早已不是唯一。
我记得左耳边的呢喃:“听我说,手牵手,跟我一起走”。
即使只是捉弄,我还是记得的。
一个人的时候,用自己的左手握住自己的右手。
如此,手牵手,向前走。
暮成雪
中华文学小报告(二):唐诗宋词赏析
中四七 张扬帆 33 16-03-08
将进酒
李白
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
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
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
烹羊宰牛且为乐,会须一饮三百杯。
岑夫子,丹丘生,将进酒,君莫停。
与君歌一曲,请君为我侧耳听。
钟鼓馔玉不足贵,但愿长醉不愿醒。
古来圣贤皆寂寞,惟有饮者留其名。
陈王昔时宴平乐,斗酒十千恣欢谑。
主人何为言少钱,径须沽取对君酌。
五花马,千金裘,呼儿将出换美酒,与尔同销万古愁。
赏析:
李白嗜酒。别人借酒消愁,他借酒纵情。醉着的李白,亦痴,亦狂,亦灵动,亦豪放。别人一醉方休,他则诗兴大发,起袖挥洒,直抒胸臆。《将进酒》,通篇读来,荡气回肠。
“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开头,两个排比长句凭空起势,大气磅礴,顿显豪迈。黄河滔滔,如从天而降,波涛滚滚,一泻千里。这样气势汹涌的长河,终至奔腾入海,不复回。高堂明镜,发白而悲,人生苦短,一朝一暮,青丝化雪。
你听,千年前,孔姓老夫子站在河边叹:“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千年后,李姓书生醺醺然直呼:“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这一老一少,一恬静,一澎湃,如对话般发出相似的感慨,恍神,竟而相隔千年。时日终如水,不候人。
人生苦短,良宵不再,何不今朝有酒今朝醉?李白劝:“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酒逢知己千杯少,得意之时,应尽情享乐。纵然人生坎坷,时而壮志难酬,但“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里马何畏奴隶人,尚候伯乐罢了。诗人乐观、自负,旷达胸襟可见一斑。
李白饮酒,不拘小节,开怀酣畅。“岑夫子,丹丘生,将进酒,杯莫停。与君歌一曲,请君为我倾耳听”。岑夫子,指岑勋;丹丘生,即元丹丘,两人都是李白的好友。天宝十一载,元丹丘曾写诗邀请李白与岑勋到自己的颍阳山居做客,李白有《酬岑勋见寻就元丹丘对酒相待以诗见招》以记其事,《将进酒》所描写的正是这次聚会时的情景[1]。酒酣耳热之际,李白反客为主,欣欣然劝起酒来,并要高歌助兴,忘形却不唐突,更显诗人饮酒之酣畅淋漓。
“钟鼓馔玉不足贵,但愿长醉不复醒。”所谓“钟鼓馔玉”,是说古时贵族豪门之家吃饭时,鸣钟奏乐,列鼎而食,山珍海味,美馔如玉,以此来显示其富贵和地位[2]。可诗人却认为这都“不足贵”,当残酷现实击碎了他的抱负和理想后,他希望“长醉不复醒”,以摆脱政治失意的痛苦。这样的想法不免有些消极,怀才不遇者岂止一二,若都一醉不醒,哪里会有出头之日。幸而这只是李白醉酒之言,他只是在政治生涯中长醉,而无官一身轻的他,游山玩水,写下绮丽诗篇,那是比“钟鼓馔玉”珍贵千万倍的瑰宝。
“主人何为言少钱,径须沽取对君酌。五花马,千金裘,呼儿将出换美酒,与尔同销万古愁。”结尾这几句是全诗的高潮,此时的李白酒意醺然,狂诞责怪主人不舍得花钱沽酒,致使大家不能尽兴,欲典当自己的五花马,千金裘去换酒,大家一醉方休。酒醉使诗人洒脱率真的天性展露无遗,言行间体现他与朋友们亲密无间、不拘行迹的交情。“同销万古愁”,此句虽融入了诗人无限的痛苦与激愤, 却无丝毫的忧郁与颓丧,反而透出了他本性的狂放与孤傲,充满一股豪壮之气,实是荡气回肠。
在《将进酒》中,李白尽显其饮酒进酒之豪迈洒脱,纵情旷达之势宛若不受俗世之束缚,不负“诗仙”之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