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oliloquy


  • Home

  • Categories

  • Archives

  • Tags

  • Search

号外号外!

Posted on 2011-04-25   |   In Uncategorized   |  

华中母语部门5月活动,欢迎大家出席!
1)4月30日(7.30pm),5月1日(2.30pm 或7.30pm):《黄城夜韵》30周年演出,NUS UCC
2)5月8日全天:2011中国教育展,高中部邵仁枚礼堂
3)5月11日下午3-6 pm:2011年华中中国通识论坛,LT3
4)5月21日:全国中学生书画比赛暨辛亥革命一百周年专题讲座(讲座3pm在LT3开始)

What Home Means to Me - 沈颖Sim Ann's speech at the YP 25th Anniversary Rally (17 Apr 2011)

Posted on 2011-04-20   |   In Uncategorized   |  

I would like to start by drawing your attention to a picture, that all of us have drawn at some point in our childhood. On a sheet of white paper, you first draw in some green grass, followed by a blue sky. There’s a smiling sun in the sky. Then you draw a cottage, with a door and two windows, maybe four, and a chimney. There’s usually a tree next to the little house and most children would draw in apples on the tree. And this is the picture of “home”. I drew pictures like that, and now so does my daughter.

But if you look at it with a child’s eye, which I did, and compare it with what is around us, you will see that our homes are not really like that. Our tropical climate won’t produce apples. Our landscape is dense and compact. And we certainly have no use for chimneys. That was the first inkling I had that there is home as we truly see and experience it, and then there is home as portrayed in books and pictures.

I have another example to share. As a kid I was quite poor in English. My parents got their friends to send me activity books from overseas in a bid to improve my English. One book came with questions and blanks that you’re supposed to fill up. The first question was “Which country do you live in”? The answer was Singapore. The next question – “What is the capital of your country”? Okay, we supposed it was also Singapore. Next question – “What state is your home in?” In order to fill in the blank we wrote down Singapore again. Then, “Which is the nearest city to where you live”? Well there were a few new towns nearby but we wanted to be precise and these weren’t actually cities. There was just one city - Singapore again. There were other questions – “Which town does your father work in? Which town does your mother work in?” And so on and so forth. After a while I gave up, but I was aware that maybe if I lived in a ‘normal country’ the answers are not supposed to be same word all the time.

Those are childhood stories. Over time, I have come to learn that my country and home is unique, and the reasons why this is so. We are a port, island, city and state. My home, my city, my country are all one and the same. We are like no other country, and we follow our own path.

我想要谈谈家对我的意义,就从一些“有的没有的”讲起。

很多别的国家有的,我们没有。我们没有四季分明的气候,我们没有几百年甚至上千年积累的财富和文化。我们没有山川河流, 也没有天然资源。

很多别的国家没有的, 我们却有 。我们廉洁的政府, 和谐的社会,快速的发展,安全的邻里。我们这里大厦林立,居者有其屋。我国一滴石油也产不出,却可以成为全世界最重要的石化中心之一。我们是一个国土面积很小的岛屿,完全没有国内航空市场,却可以培养出全球第一的航空公司。我们的市场里可以买到来自全球各地的商品和食品。

可以这么说,我们是一个几乎什么都没有,但却什么都尽力为人民提供的国家。

这一切不是理所当然的,而对我来说是一个不折不扣的奇迹。

我们的国家是独特的,我们所走过的道路是一步一步探索出来的。几十年前,没有专家学者可以教导我们怎么脱离贫困,怎么在沼泽地上建立工业园区,怎么在一个动乱的年代、不安定的区域谋求生存,让人民安居乐业。

既然我们的国家是独特的,就要走自己的路。

我认为,我们不需要去模仿别的政府,别的国家。

地大物博的国家, 有石油,有矿产,经济再怎么衰退,国家企业再怎么低效率,国家还养得起。

有农耕基础的国家,人民觉得城市生活压力太大了,还可以回家种田。

有些国家可以维持昂贵的社会福利制度,创造连年的赤字,甚至债台高筑。

今年是兔年。有些国家寅食卯糧,那就是虎年的时候把兔年的粮食吃了,今天吃明天的,今年吃明年的,这一代的消费下一代来偿还。

其他国家也许可以这么做,但是我们必须要对自己的前途负责。

五年一次的大选,总是会听到许许多多不同的声音。这没有错,民主社会本应该如此,有批评才有进步,有回馈才有改善。问题是,我们应该怎么进步,怎么改善。是越做越好,还是老舍说的,越改越‘凉’?这个凉字,不是善良的良,而是凄凉的凉。

在这些不同的声音中,有一些论调是令我担忧的。如果有一天,政坛出现了新的执政者,不了解我们国家强盛的根本,随意更改政策,断送了国家赖以生存的经济途径,我们的下一代不是面临吃得少的问题,而是连基本生活都有麻烦。

昨天,我在早报上看到了一篇文章,很有感触。作者在叙述他的太太在送女儿出国的时候,千吩咐万吩咐,“切记不可像在新加坡一样:半夜回家或太早出门;切记不可像在新加坡一样:把钱包拿在手里闲逛;切记不可像在新加坡一样……”。后来作者恍然大悟, “原来这些在新加坡的 ‘理所当然’,正是我们拥有的最宝贵的财富”。

我看了,感触很深。有许多的新加坡的父母都这么嘱咐他们的孩子,因为新加坡处在一个环球化的世界,出国念书、生活、工作的国人也越来越多了。

有一天,我的孩子也会长大,我也可能送他们出远门。到时,我会这样地叮嘱他们吗? 还是会说,孩子,你去的国家,比我们这里好的多,你去了以后就不要回来?

我不希望新加坡成为这样的一个地方。我不希望有一天我会这么样对我的孩子说话。

我希望孩子同我一样,不管世界多么具吸引力,不管飞得多高多远,他还是会认同这是我们最温馨的家园。

家,是独特的。

家, 是我们在纷乱世界中唯一的避风港。

家,是我们要留给孩子们的地方。

同志们,同胞们,让我们团结一致,齐心协力,一起来继续经营这个家, 鞠躬尽瘁。

谢谢大家。

i love it. i love it not.

Posted on 2011-04-17   |   In Uncategorized   |  

I like the organisation.

identify with its mission and values.

want to be part of the process.

believe that they will provide me with great opportunities to learn and grow.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addressing social issues - ageing population, increasing population, brain drain

urban planning
conservation - history on housing
property market

what i’m looking for - financial independence, stability
what Ganba said - do not have a choice

worst - i don’t get developed, i don’t get promoted, become an ordinary technician

optimistic - be happy in any environment

sureties
heavy committment
Clara and Christopher
My parents have the money to pay, but it’s not necessary.

master
civil servant
STEP
country

清华人

Posted on 2011-04-17   |   In Uncategorized   |  

人生和公务员考试都是一门放弃的艺术,只有放弃了那些自己并不需要的东西,才能集中精力在关键的地方做出精彩的成绩。

择业是人生的一件大事,是自己真正踏入社会的第一步。面对越来越严峻的就业形势和纵多的就业方向。一定要切忌随大流,切忌试试看的心态,在就业以前,一定要结合自己的兴趣、能力和社会需求等给自己确定一个目标,找准自己的方向,然后脚踏实地的努力尝试,当机会出现时一定要主动出击。

任何一份工作都有利有弊,要找到一份各方面都达到自己预期的工作很难,为此,一定要弄清楚自己最看重的东西是什么,只有这样,才能找到真正适合自己的好工作。

一颗平常心,不骄不躁,谦谨务实。

清华校训:自强不息、厚德载物

再长的路,一步步也能走完,再短的路,不迈开双脚也无法到达。大学除了最重要的学习和掌握一门专业技能以外,其他需要学习的东西还是很多的,但都没有学习重要,多参加社会集体活动,时刻保持积极向上的心态.大学毕业,至少要成为一个有知识,掌握了一门专业技能的人,一个时刻保持谦虚谨慎,有内涵、踏实、低调、务实的人。

人生不能没有大的目标,但更应该着眼于现在。但是人生是一个不断要面临选择的过程,谁也不知道将来会发生什么,或许最有意义的事情就是做好手头的工作,千万不能浪费时间。而机遇往往是可遇而不可求的,努力使自己拥有较好的专业知识,更广阔的视野和思路,保持广泛的兴趣爱好,坚持锻炼身体,注重与人交往的艺术等等都会让自己在机会面前比别人更有竞争力。

最后问到师兄为什么选择中国国际金融有限公司而不是像大部分人一样选择本专业方向,师兄说他在刚读研的时候就感觉自己对于学术研究并不是很有天赋,总也想不出什么好的idea。另一方面对于自己编程能力也不是很有自信,既没做过网站,也没写过软件,感觉总是在小打小闹。所以就看看有什么别的事情可以做,那个时候了解到金融领的数量分析、被动投资、资产组合管理、风险控制甚至是行业研究都有IT可以发挥的余地,国家也非常重视资本市场所起的作用。那么就买了一点相关的书籍甚至是课本,在网上搜集了资料,开始了解这个行业。他觉得这个行业是一个很好的行业,视野和平台都很高,可以从宏观上了解整个国家的经济和政策,以及各个行业的现状和发展。可能一个基金公司的IT行业研究员要比Google的程序员对IT行业的观察更为透彻。当然,选择这个行业或许有点随大流赶时髦吧,但是他感觉大部分人都对自己将来要从事什么职业没有特别明确的想法,这个时候随随大流应该不会犯什么大错。

每个人的一生中,关键的地方只有几步,毕业后的第一份工作,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一个人日后所能达到的人生高度。此次签约铁道第三堪查设计研究院集团有限公司,林森斌说,选择工作一定要适合自己,要想想自己能做什么可以做什么;祖国培育了我们,我们就要更好的体现自己的价值,要胸怀祖国,回报社会。

这就涉及到职业适应性的问题了,不是每一个为社会做贡献的角色都适合所有人的,必须要选择一个真正适合自己、能让自己喜爱并为之奋斗的职业才算是成功的就业。

————————
谈到清华的学习生涯如何渡过及如何为人生做好积累时,于老师以亲身经历为例说道:“我们那个时候,眼界没有现在的同学们这么宽广。在学习期间,我当时没有很具体的规划,没有很明确的目标。但是我认认真真做好每一件事情,在这个过程中就会发现各种能力已经得到了充分的训练和提高。比如研究生阶段,要做好一个课题,包括怎么做好文献调研,怎么去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包括遇到问题后如何去交流,比如去开国际会议,这又涉及到英语能力,只要做好本职工作,各种相应的能力就会在这个过程得到中培养。

做事情时埋头苦干的精神当然需要,但是还要有自己的想法,要善于思考。无论做什么事情,方法都很重要。

————————
2005年毕业时,面对麦肯锡公司、广东电力集团、华能集团等多家大企业提供的高薪职位,贺霖毅然选择了军人这一特殊的公共职业:“也许我们以后的生活中没有大城市表面的繁华,也不可能腰缠万贯,但享受安逸本来就不是我们的追求,无私奉献才是我们的责任。”

在学校时要积极参加社会活动以提前融入社会,博览群书以提高知识素养,专心学术而做到学有所成。
办好手头上每一件事,下一个机会自然会出现。

——————————
“三尺讲台,三寸舌,三寸笔,三千桃李;

十年树木,十载风,十载雨,十万栋梁。”

————————

做学生的时候就高兴地做学生,做老师的时候就高兴地做老师,不要这山看着那山高。

冯西桥寄语:

“最重要的事不在将来,而在今天;最美丽的景不在山巅,而在路上。”

——————
年轻人在选择志愿时,不应当只从个人兴趣出发,更多的时候要和国家利益结合起来,无论多么平凡的岗位,都要学会快速适应,坚忍不拔,这样才能干出一番大事业来。

————————

干一行,爱一行,精一行。

黄培根,1946年出生,湖北人,于1964年进入清华冶金工程系读书,并于1970年毕业,此后,从部队农场转战农机修理厂,无线电厂等多个战场,适应工作需要,专业领域历经电子、机械、计算机软件等转换,从工人到技术员、工程师、电子科技大学中山学院(原中山大学孙文学院)副院长、教授,以中山市科学技术局局长职务退休。

“我毕业后先到干部农场务农,后在县城农机修理厂做工人,曾做武汉无线电厂技术员,78年转行软件开发。”黄学长谈起他坎坷而丰富的经历时是淡然而平静的,而当他铿锵有力地吐出“年轻时一定要奋斗”时,我们分明感受到其中透出的生命不息,奋斗不已的清华精神。我们惊叹于黄学长的“干一行,爱一行,精一行”时,他说:“这是清华精神的不断激励,是清华人精英意识的推动,更是对祖国和人民赤诚之心的感召。”无论是在修理厂琢磨机械修理,还是转战无线电厂钻研无线电技术,黄学长“要么不做,要做就要做到最好!”,不断树立新目标,默默耕耘,锲而不舍,从普通的技术人员成长为领头羊。在武汉计算机研究所期间,他每做一个项目即换一种编程语言,废寝忘食,通宵编程,完成了若干个软件系统的开发,从一个非本专业的普通研究人员到精通计算机软硬件的专家,最后成为武汉计算机研究所所长。“蒋南翔校长‘猎枪与干粮’的提法以及其中折射出来的教育理念影响了我的一生。”在清华学习期间,黄学长不但打下了坚实的专业基础,获得了丰厚的干粮,而且更重要的他得到了一杆好猎枪,掌握了各种学习方法,使得黄学长在多领域中都能游刃有余,脱颖而出。

不论取得多大的成绩,都要戒骄戒躁,谦虚谨慎。无论处在什么位置,都不能谋私利,不能都向‘钱’看。

——————
一定要心态平和,切忌急功近利,更不要受到外部环境的影响。在校期间,大家一定要好好学习,多关注、多尝试自己的兴趣点,在寂寞和痛苦中取得突破,最终达到全面的升华。“道法自然”,千万不能为了和别人保持一致而无视自身的特殊情况,盲目的去追求本不属于自己的那份虚幻,而应在客观规律的基础上去改变和完善自己的人生。成功的道路不可复制,但是奋斗的精神可以传承,只要大家选准了方向,认真而决然的走下去,一定会找寻到自己的那份光明。

转载自清华博学网

...

Posted on 2011-04-15   |   In Uncategorized   |  

“你们和不信的原不相配,不要同负一轭;义和不义的有什么相交呢?光明和黑暗有什么相通呢?基督和彼列有什么相和呢?信主的和不信主的有什么相干呢?”(林后6:14~15)

1…202122…129
Yangfan 扬帆

Yangfan 扬帆

微信ID miss_yangfanzhang

645 posts
10 categories
2 tags
RSS
GitHub LinkedIn
© 2016 Yangfan 扬帆
Powered by Hexo
Theme - NexT.Pisces